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的四种修辞手法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琵琶行 PPT哔哩哔哩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的四种修辞手法

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的四种修辞手法

2024-06-29 15:3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白居易的长诗《琵琶行》,使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,现选取其中的“互文”“借代”“顶针”“婉曲”等四种,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互文

例句:主人下马客在船。

译文: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,一同走到船上。

分析:句中的“下马”和“在船”,在实际意义上供前面的“主人”和“客”共用,但在文字呈现上,却各自紧随一个。这种在文辞上分别呈现,实际上互相使用的修辞方法,就叫“互文”,又称“互辞”。

其他示例:
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(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)

秦时明月汉时关。(王昌龄《出塞》)
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(毛泽东《长征》)

东西植松柏,左右种梧桐。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

二、借代

例句:低眉信手续续弹。

译文:她低着头,随手不停地弹奏着琵琶。

分析:句中的“低眉”,就是“低头”的意思。“眉”是“头”的一部分,因此拿“眉”代指“头”。这种以部分代整体的修辞方法就叫“借代”。当然,借代还有好多其他类型。

其他示例:

举酒欲饮无管弦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浔阳地僻无音乐,终岁不闻丝竹声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。(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)
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。(李清照《声声慢》)

三、顶针

例句: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

译文:大家喝得烂醉也无法高兴起来,凄凄惨惨地要就此一别;告别的时候,空旷而辽阔的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。

分析:诗句前一句结尾的词语是“别”,后一句开头的词语也是“别”,这种在前句之尾和后句之首采用相同词语的修辞方法,就叫“顶针”,也叫“顶真”,也称“珠联”“蝉联”。

其他示例:

冰泉冷涩弦凝绝,凝绝不通声暂歇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。(《木兰辞》)

及尔偕老,老使我怨,(《诗经·氓》)

楚山秦山皆白云,白云处处长随君。长随君,君入楚山里,云亦随君渡湘水。湘水上,女罗衣,白云堪卧君早归。(李白《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》)

四、婉曲

例句:元和十年,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

译文:元和十年,我被降职,做了九江郡的司马。

分析:句中的“左迁”就是“降职”“贬官”,就是“谪”,但是作者不说“谪”,而委婉地说“官职降低了”,这种以一种说法(词语)委婉含蓄地表达这一说法(文字)背后真实意思的修辞手法,就叫“婉曲”,又称“委婉”。婉曲,又可分为很多小类。

其他示例:

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安,感斯人言,是夕始觉有迁谪意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厌言兵。(姜夔《扬州慢》)

道君北狩,在五国城,或在韩州。(张端义《贵耳集》)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